共 1 条
棉花黄萎病种子带菌检查及分离方法
被引:4
作者:
仇元
趙丹
机构:
[1] 西北农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陝西分院
来源:
关键词:
菌种;
病株;
洋菜;
菌落;
棉籽;
低倍镜;
黄萎病;
真菌;
分生抱子;
种子带菌;
分离方法;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58.02.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 在陝西关中所采的黄萎病病株棉籽內部,常带有一些真菌和細菌,虽經用浓硫酸脫絨,这些菌类仍能从棉籽本身的組織內向培养基伸展惺庇玫捅剁R直接检查虽亦能見到輪枝菌从棉籽內露出,但由于其他菌类的生长速度較快,以致輪枝菌常被干扰,无从在洋菜上发展,故用一般方法很难分离和检查到棉籽所带的輪枝菌。(2) 用不含养分的水洋菜作为培养基时,杂菌的生长減弱,轮枝菌才能在基物上发展为菌落。又用流水冲洗法代替表面消毒,使棉籽吸收水分,同时也促使潛伏菌絲继續发展,并可冲去細菌。經試驗用上述两个步驟可以使棉籽所带的輪枝菌在水洋菜上形成菌落。結合低倍鏡直接检查法,可以較为方便地检查种籽带菌率。(3) 經初步拟定了一套检查方法和单孢子菌种分离法。惟应用时尚觉不够簡便,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提出以供交流經驗。(4) 在1955—1957年的多次检查中,查得黄萎病病株棉籽带輪枝菌率为39.8%、5.9%及23.7%。在1958年初对大田种子进行检查,查得华阴等四县8个样品中带菌率为3%至23%,平均为12.3%。(5) 根据棉籽解剖培养結果,轮枝菌不仅存在于棉籽外部的短絨內,并且也存在于籽壳及籽仁上。(6) 从棉籽上分离到的轮枝菌特8号經初步鉴定系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et Berth。(7) 特8号菌种經过接种試驗,确定其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并从再分离中获得該菌。(8) 棉籽是否能够传播黄萎病,似系一个检查方法問題。还希各方面进行测定,通过多次的检查和接种試驗始能充分确定。(9) 在分离的菌种中,除特8号菌种具有較深的菌落色泽外,还有一些菌种的顏色較淡,未須鑑定。棉籽所带的轮枝菌类型不一,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此外,棉籽內的輪枝菌和其他一些菌类究竟如何进入籽內,也有研究的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153
+153-154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