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中转港形成条件的思考:以高雄、香港和新加坡为例

被引:7
作者
黄盛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思考; 国际中转港; 形成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52.7 [地方水路运输经济]; F553.39 [];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国际中转港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大航商的选择、港口的经济腹地、港口的水深与设施条件、港口的自由度、港口的地理位置、港口的作业成本与效率等,都是依次影响国际中转港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大航商的选择本身也与这几个因素,特别是港口的腹地、港口的自由度和港口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同时,国际中转港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它可能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周边国际大港争夺集装箱中转货源现状及趋势 [J].
石友服 ;
周健 .
中国港口, 2004, (02) :15-18
[2]   集装箱中转运输与中转港的拓展 [J].
胡树威 .
集装箱化, 2000, (06) :11-12
[3]  
Containerisation in the Mediterranean: between global ocean routeways and feeder services[J] . Giovanni Ridolfi.GeoJournal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