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与中国外交的互动——基于东亚网络民族主义案例的考察

被引:4
作者
赵瑞琦 [1 ]
杨子洁 [2 ]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国际联盟总部学院
[2]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中国外交; 网络民族主义; 群体极化; 悲情意识;
D O I
10.14132/j.cnki.nysk.2013.03.008
中图分类号
D091.5 [现代(1917年~)];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公民主权在新技术资讯平台上的不断彰显,网络民族主义对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其效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两者的互动过程是复杂的。案例显示,网络民族主义通过网络民意支持以增加回旋余地、网络舆论使外国感到压力并调整对策等层面,对外交有正面的助推作用。然而,网络群体极化的普遍特征混杂着中国特色的悲情意识,使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也失于过度敏感、极端,甚至伴有黑客行为,从而对外交推行形成阻碍。在重复博弈的互动过程中,网络民族主义因言辞与行动存在落差、好恶态度变化太快等特点,更进一步削弱了其在积极层面对外交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形象[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 雷默 (Ramo, 2006
[2]  
网络爱国主义[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赵瑞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