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潮落与中国的立场

被引:8
作者
徐崇利
机构
[1]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实质是试图以"权威导向分配模式"取代"市场导向分配模式"。然则,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可有效支撑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之知识体系的缺失,既存国际经济体制对南北国家的统合和分化作用,以及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和弹性限度的逼近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运动业已陷入低潮。对于战后发达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既存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经历了从原来积极运用"变位性权力"的"革命者"到现在只采取"联系性权力"行为的"改革者"之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实现了同样的角色转变之后,当下作为一个正实施"和平崛起"战略以及秉持"和谐世界"理念的发展中大国,对于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中国应发挥一个"维持者和建设者"的作用,尤其是应注重在南北国家之间扮演"桥梁"和"纽带"的角色。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55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