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19
作者
王芙蓉 [1 ,2 ]
何生 [1 ,3 ]
何治亮 [2 ,4 ]
杨智 [1 ,2 ]
武恒志 [2 ,5 ]
孟闲龙 [2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3]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坡缕石; 碳酸盐胶结物; 溶蚀作用; 次生孔隙; 有机酸; 不整合面; 永进地区; 准噶尔盆地腹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不整合面附近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和碳酸盐胶结物相对发育。通过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认为碳酸盐胶结物是研究区砂岩最主要的胶结物成分,其主要类型为(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垂向上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多集中分布在白垩系和侏罗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之下约100m的范围之内。碳、氧同位素分析以及泥岩中各元素测试结果表明,大气淡水通过永进地区白垩系和侏罗系之间存在的角度不整合对其下伏地层物性作用不明显,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物和孔隙发育主要与有机酸关系密切。在有机酸作用下,早期发育的碳酸盐胶结物、长石碎屑颗粒以及粘土矿物为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溶解的物质在酸性流体作用下运移至不整合面附近重新沉淀,造成高孔隙度和高含量碳酸盐胶结物在深度上具有重叠的特征。由于含铁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时代晚而且储层未受到其他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明显改造,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和面孔率呈互相补偿的关系,表明了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物性的破坏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与元素迁移特征 [J].
李徐生 ;
韩志勇 ;
杨守业 ;
陈英勇 ;
王永波 ;
杨达源 .
地理学报, 2007, (11) :1174-1184
[2]   胶结作用在深埋藏砂岩孔隙保存中的意义 [J].
黄思静 ;
黄培培 ;
王庆东 ;
刘昊年 ;
吴萌 ;
邹明亮 .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7-13
[3]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间不整合面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何登发 ;
周路 ;
唐勇 ;
吴晓智 ;
杜社宽 .
古地理学报, 2007, (04) :387-396
[4]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发育机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J].
李平平 ;
邹华耀 ;
郝芳 .
沉积学报, 2006, (06) :889-896
[5]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特征 [J].
洪太元 ;
蔡希源 ;
何治亮 ;
王离迟 .
新疆地质, 2006, (03) :229-233
[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中的白云石胶结物及形成机制 [J].
吴素娟 ;
黄思静 ;
孙治雷 ;
胡作维 ;
裴昌蓉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569-575
[7]   砂岩对热流体作用的响应及识别标记——以珠江口盆地西部为例 [J].
聂逢君 ;
姜美珠 ;
李思田 ;
夏菲 ;
胡青华 ;
郝红蕾 .
地学前缘, 2005, (04) :581-591
[8]   白音查干凹陷储层成岩作用及其纵向分带特征 [J].
许书堂 ;
张洪波 ;
张同周 ;
杨玉娥 ;
顾勤 ;
王志萍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 (04) :4-7+7
[9]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二段沉积微相分析 [J].
王离迟 ;
张福顺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2) :13-15+120
[10]   沉积盆地中地质流体运动与油气成藏 [J].
曾溅辉 .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01)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