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大孢子发生时胼胝质的定位观察

被引:7
作者
梁汉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合点端; 酸性磷酸酶; 大抱; 减数分裂; 多糖; 子母; 成熟分裂; 多聚糖; 碳水化合物; 珠心细胞; 胚囊母细胞; 大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发生; 定位观察; 胼胝质; β-D(1→3)-葡聚糖; 愈创激素; 平肝熄风药; 天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麻胚珠结构十分简化。功能大孢子发生于合点端。大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壁内缺少胼胝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合点壁上最先出现胼胝质并显示连续的荧光。不久,合点壁部份区域荧光消失,出现许多非胼胝质暗区,胼眠质荧光呈不连续的颗粒状分布,这种荧光到大孢子形成时依然存在。珠孔壁胼胝质荧光出现稍迟并常消失于大孢子形成之前。功能大孢子和二退化大孢子之间的横壁荧光很强,呈连续状并保持很长时间。侧壁通常不具胼胝质。根据天麻胚珠特别简化的形态特征以及多糖及酸性磷酸酶的定位观察,营养物质从周围组织进入大孢子母细胞,主要是通过合点珠心细胞,因此大孢子母细胞合点端形成一个连续的胼胝质区,实际上就起到了“孤立化”的作用。天麻这种胼眠质分布情形很可能是寄生兰科植物的一种简化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CALLOSE IN CELL WALLS DURING MEGASPOROGENESIS IN ANGIOSPERMS [J].
RODKIEWICZ, B .
PLANTA, 1970, 93 (01)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