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系统生态经济要素分析——以宁夏隆德县李太平小流域为例
被引:12
作者:
党小虎
[1
]
刘国彬
[1
]
李小利
[1
]
薛萐
[1
]
锁冠侠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结构;
能值;
小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以隆德县李太平小流域为例,对比分析了退化小流域系统恢复重建过程中系统的生态经济要素变化,揭示系统演变趋势。应用能值方法分析了投入产出的动态变化,评价治理的生态经济效果。结果显示:农、林、牧业用地比例由1990年的6·2∶2·0∶1·0变为2003年的1·9∶1·4∶1·0,土地利用及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由79·6%下降为54·8%,林业、牧业、副业产值比例分别由9·6%、9·6%、1·1%上升为22·7%、15·1%、7·4%,收入多样性指数也呈增加趋势,显示了流域收入构成的多元化,有利于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同时,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基于能值的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效率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种植结构下,净能值产出率由1990年的2·5增长到2003年的3·41,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环境负荷率在1990、1995和2003年分别为2·55、2·44和2·11,呈减小趋势,能值持续性指数从1990年的0·98增加到2003年的1·62,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不断提高。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理模式是成功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516 / 3525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