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等害虫的毒理和技术研究

被引:10
作者
方继朝
朴永范
孙建中
杜正文
机构
[1]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关键词
吡虫啉;毒理;应用技术;害虫;病毒病;
D O I
10.13718/j.cnki.xdzk.1998.05.021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S482.3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91~1997年系统研究了吡虫啉防治稻飞虱、多种作物蚜虫、稻象甲、稻瘿蚊、梨木虱、柑桔潜叶蛾等30余种重要害虫及7种病毒病的毒理、应用策略和技术,在19个省(市、区)示范应用339.2万hm2,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6.94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31,降低我国防治稻飞虱、蚜虫等用药量的80%~95%,并取得从毒理到应用技术多方面的创新。揭示了吡虫啉作用动力学过程中独特的正反馈机制,与害虫中枢神经受体低能态高度竞争性结合的热力学机制,显著的正温效关系,对家蚕无薰蒸毒性以及在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等。首创吡虫啉低量使用技术,为国外推荐量的1/10~1/6,发现其高效防治稻瘿蚊、二化螟、小猿叶虫、梨木虱、恶苗病等,发展吡虫啉应急防治稻飞虱高龄种群、种子处理综合防治水稻前中期多种病虫害等关键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6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