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标倍数赋权法的济南市大气质量模糊动态评价

被引:26
作者
高明美 [1 ,2 ]
孙涛 [2 ]
张坤 [2 ,3 ]
机构
[1] 青岛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山东政法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 模糊综合评价; 济南市;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4.09.021
中图分类号
X823 [大气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鉴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模糊综合评价和超标倍数赋权法相结合,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基于超标倍数赋权法的模糊动态评价模型。选用PM10、SO2、NO2作为评价因子,对济南市2001~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等级除2004年为Ⅲ级轻度污染外,其他年份均为Ⅱ级良好,虽然PM10仍是济南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但其年均浓度值呈现下降趋势,相反,NO2的权重在逐年上升。这说明济南市大气污染正由颗粒状污染物为主的煤烟型逐步向燃气型的趋势过渡,大气质量逐步好转。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安阳市2004~2011年大气环境质量为例 [J].
宋盈 ;
仝攀瑞 ;
刘建伟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3, 29 (01) :38-42
[2]   环境空气质量动态变化规律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J].
梁淑轩 ;
吴虹 ;
李占臣 ;
郑军 ;
董志民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6) :77-81
[3]   基于AHP和熵权的跨界突发性大气环境风险源模糊综合评价 [J].
邵磊 ;
陈郁 ;
张树深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S1) (S1) :135-138
[4]   BP神经网络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王红芳 ;
康慕宁 ;
邓正宏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9 (07) :1997-2000
[5]   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J].
张曙红 ;
武鹏程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3) :110-113
[6]   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及其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肖新平 .
环境科学进展, 1997, (04) :57-63
[7]  
Ambient air quality trends and driving factor analysis in Beijing, 1983–2007[J] . Ju Zhang,Zhiyun Ouyang,Hong Miao,Xiaoke Wa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2011 (12)
[8]  
Impaired visibility: the air pollution people see[J] . Nicole Pauly Hyslop.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8 (1)
[9]  
Evaluation of ambient air quality in Guangzhou, China[J] . Kai ZHOU,You-hua YE,Qiang LIU,Ai-jun LIU,Shao-lin PE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