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上肢浅静脉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5
作者
张广新 [1 ]
刘永林 [1 ]
周郦楠 [1 ]
董瑶 [1 ]
程桂萍 [2 ]
崔晓丹 [3 ]
机构
[1]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 辽宁省人民医院
[3] 辽宁省金秋医院
关键词
上肢浅静脉; 解剖学; 中心静脉导管;
D O I
10.13586/j.cnki.yjyx1984.2009.01.007
中图分类号
R472 [护理一般技术]; R322 [人体解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从人体上肢浅静脉的组成形态和走行、管腔直径变化等方面探讨PICC置管的合理通道,避免导管重置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对60例成年尸体的上肢进行常规浅静脉解剖观察。结果:头静脉肘横纹以下走行稳定,管腔相对较粗,肘横纹以上管腔相对细小。肘正中静脉变异较多,位置在肘窝。贵要静脉肘横纹以下属支多,管径相对细小,肘横纹以上走行稳定,管腔较粗。结论:临床上经上肢浅静脉置管时应充分考虑其属支组成及走行变化,注意其相应部位的操作细节,不宜用单一通道,应采取组合置管通道,可有效地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PICC护士的培养 [J].
张玲玲 ;
朱建英 ;
钱火红 ;
黄建业 ;
李红梅 .
护理学报, 2008, (05) :8-10
[2]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护进展 [J].
宋宇 ;
王欣然 ;
韩斌如 .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03) :266-267
[3]   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吴红娟 ;
陈雪峰 ;
张美英 ;
胡巧云 ;
林小琴 .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02) :134-135
[4]  
基础护理学.[M].李小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系统解剖学.[M].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  
局部解剖学.[M].徐恩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