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87
作者
万方浩 [1 ]
刘万学 [1 ]
郭建英 [1 ]
强胜 [2 ]
李保平 [2 ]
王进军 [3 ]
杨国庆 [1 ]
牛红榜 [1 ]
桂富荣 [1 ]
黄文坤 [1 ]
蒋智林 [1 ]
王文琪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
[3]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市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入侵机制; 遗传分化与演变; 生态适应; 化感作用; 土壤微生物反馈; 竞争替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为了解析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入侵扩张机制和控制策略,从其种群形成与扩张的生态适应性及遗传分化特性、对本地植物的竞争替代和可持续控制技术基础3个方面进行了集中研究.对紫茎泽兰的主要研究进展为:(1)入侵中国的紫茎泽兰在核DNA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隔离是导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地理距离和海拔是影响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重要因素;(2)不同地理种群的紫茎泽兰在自然形态结构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可塑性,其耐旱、耐高温和/或耐低温能力也呈现出明显差异;(3)紫茎泽兰热激蛋白在调节低温胁迫应答和表型变化方面起重要作用,从而拓宽了紫茎泽兰对不同温度幅度生境的适应能力;(4)化感作用是紫茎泽兰种群竞争扩张的一个重要成因,分离鉴定出3种主效化感物质;(5)证实了紫茎泽兰可通过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从而形成"自我促进式"的入侵机制;(6)采用植物替代控制和增加植被多样性的生态修复方法,可防止紫茎泽兰的再次入侵,紫茎泽兰的有效控制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紫茎泽兰入侵后的适应性、种内种间的互作与竞争关系及群落的抵御功能,对其他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入侵杂草紫茎泽兰与非入侵草本植物竞争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D].蒋智林.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05
[2]  
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及化感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D].黄文坤.湖南农业大学.2007, 02
[3]  
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旱稻幼苗的作用机理.[D].杨国庆.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10
[4]  
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桂富荣.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10
[5]  
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M].万方浩;郑小波;郭建英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6]   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J].
李会娜 ;
刘万学 ;
戴莲 ;
万方浩 ;
曹远银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1) :3964-3971
[7]   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单、混种群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比较 [J].
蒋智林 ;
刘万学 ;
万方浩 ;
李正跃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4) :900-907
[8]   施肥和刈割对紫茎泽兰和黑麦草苗期竞争的研究(简报) [J].
赵林 ;
李保平 ;
孟玲 .
草业学报, 2008, (03) :151-155
[9]   植物竞争能力测度方法及其应用评价 [J].
蒋智林 ;
刘万学 ;
万方浩 ;
李正跃 .
生态学杂志, 2008, (06) :985-992
[10]   紫茎泽兰与黑麦草苗期相对竞争力和生长特征的研究 [J].
王志飞 ;
孟玲 ;
李保平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8, (03) :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