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南岭典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与效益预评估——基于广东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框架

被引:77
作者
罗明 [1 ,2 ]
周妍 [1 ,2 ]
鞠正山 [1 ,2 ]
魏洪斌 [1 ,2 ]
张世文 [2 ,3 ]
机构
[1]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2]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3]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粤北南岭; 典型矿山; 生态修复; 工程技术模式; 效益预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地处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两屏三带"中的南方丘陵山地带的核心区,由于历史上有色金属矿产无序开采、选矿和冶炼等活动,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并造成下游区域土壤、水、农作物污染。修复历史遗留矿山、做好源头控制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典型矿山废弃地单元(废土堆)为例,提出其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与关键技术,开展修复效益预评估方法和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北南岭山区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矿山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较大、矿山周边水土污染严重几个方面;矿山生态修复应以防控安全隐患为基础,以恢复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同时治理矿山水土污染。构建了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的"依山就势"重塑地形、"因势利导"疏导水流、"柔性防护"稳定边坡的粤北南岭废土堆立体生态修复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场地平整、清污分流、土壤改良、边坡生态袋植生、立体植被配置等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建立了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及净化水质4个方面的生态效益评估模型,废土堆修复后生态效益预计可达到66754.25元/a。研究结果可为粤北南岭山区及类似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提供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8911 / 89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典型矿山生态恢复效果与生态效益评价.[D].赵阳.河南理工大学.2017, 11
[2]  
磷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生态效益评价.[D].王晶晶.武汉工程大学.2014, 03
[3]  
四川省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D].周湘山.北京林业大学.2012, 09
[4]  
淳安县生态公益林的环境效益研究.[D].郄才涛.南京林业大学.2008, 10
[5]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J].
成金华 ;
尤喆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 (02) :1-6
[6]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与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J].
邹长新 ;
王燕 ;
王文林 ;
徐德琳 ;
林乃峰 ;
李文静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 (11) :961-967
[7]   攀西钒钛磁铁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调查研究:以四川攀枝花市红格矿山为例 [J].
刘云浪 ;
刘先国 .
地质科技情报, 2018, 37 (06) :258-265
[8]   高陡岩石边坡软体护坡技术设计及施工实践 [J].
孙小杰 ;
张辉 ;
杜炤伟 .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 45 (04) :78-81
[9]   城市矿山修复生态效益评估研究 [J].
李芬 ;
李妍菁 ;
赖玉珮 .
环境保护, 2018, 46 (02) :55-58
[10]   矿山排土场生态恢复实践——以德兴铜矿水龙山为例 [J].
陈波 .
江西建材, 2017, (22) :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