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带建设效应与演化动力

被引:9
作者
欧向军
沈正平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产业带; 效应; 动力; 熵值法;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在综述国内外产业带相关概念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产业带建设过程及其区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从产业带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产业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构建出产业带形成与发展动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产业带形成与发展的演化动力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江苏省通过产业带建设布局与发展,使南北区域差异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抑制,推进产业带在全省经济地位提升的同时,产业带内县市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强度得到增强。与此同时,产业带形成与发展的动力不断发生变化,逐步由单元推进转向多元并进,即由资源开发为主向基础设施引导为主转化,进而转向外向开拓、中心城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多元并进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411 / 4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产业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关伟 .
地理教育, 2007, (06) :4-5
[2]   江苏省主要经济带产业转换与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J].
张可远 ;
欧向军 ;
沈正平 .
地理科学, 2007, (05) :648-654
[3]   产业带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J].
孙海刚 .
当代经济管理, 2006, (05) :50-53
[4]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J].
刘慧 .
地理研究, 2006, (04) :710-718
[5]   江苏省沿江经济带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互动发展研究 [J].
李晓蕴 ;
朱传耿 ;
仇方道 .
经济地理, 2005, (06) :783-786
[6]   以产业带为非均衡途径带动我国经济增长 [J].
任太增 ;
殷燕 .
经济论坛, 2005, (21) :48-49
[7]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 [J].
刘夏明 ;
魏英琪 ;
李国平 .
经济研究, 2004, (07) :70-81
[8]   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J].
乔家君 .
资源科学, 2004, (01) :113-119
[9]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J].
陆大道 .
地理研究, 2003, (03) :261-271
[10]   江苏区域整合与产业带战略 [J].
张颢瀚 .
现代经济探讨, 2003, (02)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