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27
作者
田立新 [1 ,2 ]
余宏忠 [2 ]
周心怀 [2 ]
彭文绪 [2 ]
王玉静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3]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油气分布; 富集规律; 晚期成藏; 浅水三角洲; 走滑伴生断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河口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及含油气构造大多具有埋深中浅层、原油密度中等、油质好、产能高等特点。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新近系中。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近源、晚期快速成藏;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优质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空间;晚期走滑伴生断层是中央构造带油气富集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19 / 3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郯庐断裂对渤海海域东部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龚再升 ;
蔡东升 ;
张功成 .
石油学报, 2007, (04) :1-10
[2]   地层记录中的古气候信息及其与烃源岩发育的相关性——以渤海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为例 [J].
刘占红 ;
李思田 ;
辛仁臣 ;
徐长贵 ;
程建春 .
地质通报, 2007, (07) :830-833+835
[3]   渤中坳陷超压-构造活动联控型流体流动与油气快速成藏 [J].
郝芳 ;
蔡东升 ;
邹华耀 ;
方勇 ;
曾治平 .
地球科学, 2004, (05) :518-524
[4]   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三角洲的发现、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徐长贵 ;
姜培海 ;
武法东 ;
杨波 ;
厉大亮 .
沉积学报, 2002, (04) :588-594
[5]   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J].
邓运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5) :2-6
[6]   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油气成藏 [J].
龚再升 ;
王国纯 .
石油学报, 2001, (02) :1-7+119
[7]   渤海浅层构造变形特征、成因机理与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富集的关系 [J].
蔡东升 ;
罗毓晖 ;
武文来 ;
姚长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1) :35-43
[8]   渤海湾盆地浅层油气勘探与主要勘探方向 [J].
赖万忠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1) :44-50
[9]   渤中坳陷及其邻区第三系沉积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J].
何仕斌 ;
李丽霞 ;
李建红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1) :61-71
[10]   上第三系是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J].
龚再升 ;
王国纯 ;
贺清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3)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