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肾脏保护机制的研究附视频

被引:9
作者
谭会斌
傅淑霞
杨林
机构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
关键词
缬沙坦; 苯那普利; 转化生长因子-β1; 足细胞损伤; 糖尿病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92 [肾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肾脏保护机制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C组),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D组),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E组)。分别于实验第4、6周末各组随机取8只测定大鼠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肌酐、尿肌酐、肾重/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对肾脏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的平均肾小球横截面积、平均肾小球体积,并于6周末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足细胞特异标记物nephrin、desmin,对足细胞进行准确的定位及其密度定量观察,同时结合临床和肾组织病理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苯那普利、缬沙坦、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均使Ccr、肾重/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TGF-β1 mRNA表达降低,而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组对TGF-β1 mRNA抑制程度最大,同时肾脏病理变化亦最轻。B组、E组均伴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及密度的减少,其中以B组最为显著,C组、D组次之,E最轻。足细胞数目及其密度与尿蛋白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nephrin、desmin在A组沿肾小球基底膜呈连续、线形分布。C组、D组、E组nephrin、desmin的表达量降低,与正常组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nephrin、desmin的表达呈点状、短线条状,与正常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数目的减少还与肾小球病理改变相关,足细胞融合、微绒毛化改变较多,肾小球硬化数明显增多。结论:糖尿病大鼠表现出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及其密度的减少,肾小球足细胞中nephrin、desmin的表达和分布的减少,足细胞病变不仅导致大量白蛋白尿的发生,而且还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有关。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与单独用药治疗相比,较ACEI、ARB单独应用有更好的减轻足细胞损伤,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38 / 341+382 +382-3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Nephrin – a unique structural and signaling protein of the kidney filter[J] . Jaakko Patrakka,Karl Tryggvason.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 2007 (9)
[2]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rats: The rol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J] . E.P.K. Mensah-Brown,E.N. Obineche,S. Galadari,E. Chandranath,A. Shahin,I. Ahmed,S.M. Patel,A. Adem.Cytokine . 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