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储层沥青特征及意义

被引:24
作者
崔会英 [1 ,2 ]
张莉 [1 ,2 ]
魏国齐 [1 ]
胡国艺 [1 ,2 ]
梁峰 [3 ]
向杰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矿业大学
[4] 中油测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 储层沥青; 灯影组; 震旦系; 威远—资阳地区;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中存在大量固体沥青。该区沥青产状以溶孔充填和裂隙充填为主,晶间充填次之,微粒浸染最少。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将该区沥青分为2类:一类以威117井为代表,另一类以威118井、资1井和资6井为代表。沥青产状和沥青含量的分布与储层的储集性能呈正相关关系。沥青反射率值呈2段分布,各层段演化程度相似。结合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沥青多为后生—储层沥青,属原油热裂解成因。储层沥青的含量和分布指示了原油裂解气的气源灶。沥青的产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值分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该区存在2期沥青,且以第2期为主,第1期较少。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史,恢复了该区天然气成藏史。
引用
收藏
页码:489 / 493+498 +4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储层中的沥青沉淀带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J].
胡守志 ;
付晓文 ;
王廷栋 ;
李延均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1) :99-103
[2]  
Geochemical comparison of reservoir solid bitumens with diverse origins. Hwang R S,Teerman S,Carlson R.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8
[3]  
Biomarker evidence for two sources for solid bitumens in the Subu wells:Implications for the petroleum prospectivity of East Papuan Basin. George,S C,Herbert Volk,Manzur Ahmed,Walter Pickle,Tony Allan. Organic Geochemistry . 2007
[4]  
Origin of solid bitumens, with emphasis on biological marker results. Curiale J.A.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86
[5]  
Geochemical comparison of reservoir solid bitumens with diverse origins[J] . R.J. Hwang,S.C. Teerman,R.M. Carlson. &nbsp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8 (1)
[6]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D]. 杨家静.西南石油学院 2002
[7]   再论四川盆地威远震旦系气藏的气源 [J].
陈文正 .
天然气工业, 1992, (06) :28-32+7
[8]   四川盆地震旦系气藏形成的烃源地化条件分析:以威远气田为例 [J].
黄籍中 ;
陈盛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04) :16-20
[9]   川东石炭系储层有机包裹体、储层沥青与烃类运聚关系 [J].
王一刚 ;
刘志坚 ;
文应初 .
沉积学报, 1996, (04) :78-84
[10]   威远和资阳震旦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含气系统研究 [J].
王顺玉 ;
李兴甫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Z2) :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