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近地层PM2.5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26
作者
韩素芹 [1 ]
李培彦 [2 ]
李向津 [2 ]
孙玫玲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PM2.5; 近地层; 垂直分布; 夜间混合层高度;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3.015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城市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低层大气细颗粒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利于了解边界层内污染物的大气物理化学反应机制,能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决策提供新的科学数据。2006年8月16日—2007年8月31日期间以天津市255m气象塔为观测平台,分别在40m、120m和220m3个不同高度进行大气污染物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同步观测。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规律非常明显,冬季最高,春季最低。PM2.5日变化特征非常明显,呈明显的双峰变化规律:冬季峰值最大、春季最小。边界层内PM2.5质量浓度在各个高度存在明显差异,受逆温层影响,四个季节的早晨第一个峰值出现时间随高度增加均存在滞后现象,PM2.5从地面扩散到220m大约需要2h。各个观测高度PM2.5质量浓度随风向变化不大,得到天津市细粒子主要是由本地源生成的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975 / 9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北京大气中SO2、NOx、CO和O3体积分数变化分析 [J].
安俊琳 ;
王跃思 ;
李昕 ;
漏嗣佳 ;
银燕 ;
申双和 .
生态环境, 2007, (06) :1585-1589
[2]   北京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J].
袁杨森 ;
刘大锰 ;
车瑞俊 ;
董雪玲 .
生态环境, 2007, (01) :18-25
[3]  
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低层垂直动力和热力特征及其与污染物浓度关系的研究[J]. 周明煜,姚文清,@徐祥德,徐祥德,于海青.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4]  
城市冬、夏季大气污染气、粒态复合型相关空间特征[J]. 徐祥德,施晓晖,谢立安,丁国安,苗秋菊,马建中,郑向东.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5]  
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J]. 丁国安,陈尊裕,高志球,姚文清,李毓湘,程兴宏,孟昭阳,于海青,黄锦恒,王淑凤,苗秋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6]   北京秋冬季近地层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J].
杨龙 ;
贺克斌 ;
张强 ;
王歧东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23-28
[7]   不同高度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 [J].
吴水平 ;
蓝天 ;
左谦 ;
陶澍 ;
边海 ;
吴丹朱 ;
穆怀斌 .
环境化学, 2005, (01) :76-80
[8]   北京地区气溶胶PM2.5粒子浓度的相关因子及其估算模型 [J].
周丽 ;
徐祥德 ;
丁国安 ;
苗秋菊 ;
魏凤英 .
气象学报, 2003, (06) :761-768
[9]  
北京市PM2.5水溶性有机物污染特征[J]. 余学春,贺克斌,马永亮,段凤魁,杨复沫.中国环境科学. 2004(01)
[10]   珠海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时空变化特征 [J].
潘建国 ;
曹军骥 ;
麦潮安 ;
李顺诚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5)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