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同林的“冰臼论”是对花岗岩类岩石“负球状风化”的误解

被引:32
作者
施雅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冰臼(moulin)论; 小型臼状地形; 负球状风化; 花岗岩类岩石;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0.03.008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韩同林著《发现冰臼》英文书名Moulin Discovered,将花岗岩类地区大量出现与节理有关的小型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即Moulin,并指为古冰盖的遗迹,以之反推所有臼状地形区均是两、三百万年前全球泛大冰盖所遗留的地质现象。笔者假韩著中丰富图片与记述,对照文献研究,认为冰川区罕见,只有死冰区可能存在的冰臼不可能生成上述臼状地形。这种空间尺度为厘米级至米级的臼状地形,应是花岗岩类地区与节理有关的负球状风化(Negative spheroidal weathering)与风、水协力作用的结果。少量臼底堆积热释光测年证明,这一过程是冰期后即不超过10ka的时段里进行的。韩同林大力宣传其错误的冰臼论,影响读者盲目相信过于夸大的第四纪冰川分布范围,并导致旅游部门广泛布置第四纪冰川景点,对社会舆论和旅游文化产生了不良误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Quaternary glacio-erosional landforms in Laoshan Mountain and their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Jiaozhou Bay; Qingdao; east of China.[J].Hongbo Lu;Shiyong Yan;Yue Zhang.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7, 2
[2]  
发现冰臼.[M].韩同林著;.华夏出版社.2004,
[3]  
地质辞典.[M].地质矿产部编;.地质出版社.1986,
[4]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J].
吕洪波 ;
章雨旭 .
地质通报, 2008, (06) :917-922
[5]   壶穴差异风化或风蚀作用成因质疑 [J].
吕洪波 ;
任晓辉 ;
许民 ;
欧阳江城 .
地质论评, 2008, (02) :192-198+292
[6]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青山花岗岩臼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J].
孙洪艳 ;
田明中 ;
武法东 .
地质论评, 2007, (04) :486-490+579
[8]   赤峰等地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地貌证据 [J].
吕洪波 ;
任晓辉 ;
杨超 .
地质论评, 2006, (03) :379-385+437
[9]   锅穴一定是第四纪冰川的标志吗? [J].
周尚哲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117-125
[10]   “冰臼”成因争鸣——以克什克腾旗青山岩臼群为例 [J].
章雨旭 .
地质论评, 2005, (06) :680+71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