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伪舆情的表现、成因与影响

被引:10
作者
方付建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网络舆情; 伪舆情; 虚假信息; 电子治理; 电子政务;
D O I
10.16582/j.cnki.dzzw.2013.11.014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文献解析和现象归纳法,在指出既有研究对网络伪舆情概念界定局限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网络伪舆情的概念;利用分类阐释法进一步分析指出,网络伪舆情表现为伪数据、伪帖文、伪新闻、伪评价和伪标签等,网络伪舆情不断增加是网民寻求改变的社会性动因和网络提供改变可能的技术性动因的结合,网络伪舆情的出现和增加对网络言论生态、网民社会认知和网络社会治理形成了消极影响;提出了网络伪舆情的治理路径,即应通过政府表率性行为、惩治性举措以及网民自律性活动推动网络伪舆情消减。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网络舆论自我净化问题研究 [J].
方付建 .
电子政务, 2013, (04) :31-37
[2]   网络伪舆情的特征研究 [J].
刘勘 ;
朱怀萍 ;
胡航 .
情报杂志 , 2011, (11) :57-60+56
[3]   微博僵尸粉为何能够“大肆横行” [J].
于斌 .
互联网天地, 2011, (07) :52-53
[4]   网民政府形象认知定势现象研究——以农民上访后“出逃”事件为例 [J].
王国华 ;
王雅蕾 .
情报杂志, 2011, 30 (06) :51-55+6
[5]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片面化呈现”的形成机理——基于网民的视角 [J].
方付建 ;
王国华 ;
徐晓林 .
情报杂志, 2010, (04) :26-30
[6]   要高度重视反向政治认知 [J].
方付建 ;
戴雨露 .
学习月刊, 2010, (04) :21-22
[7]  
网络舆情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影响研究.[D].金龙.安徽大学.20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