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人工授精的几个问题

被引:9
作者
刘维新
机构
[1] 北京动物园
关键词
大熊猫; 精液; 稀释液; 采精; 大猫熊; 精液采集; 受精; 人工授精; 授精; 输精; 精子活力; 精子活率; 几个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熊猫利用人工授精繁殖后代在我国首获成功,自1978年至1980年三年中,共输精16只,四只产仔。大熊猫原精液为乳白色,pH值为6.4至7.4,每毫升有17亿至20亿精子。在0~5℃下保存时用卵黄—葡萄糖—柠檬酸钠液稀释,原精液与稀释液的容量比为1:3或1:4时,保存效果较好,保存72小时后精子活率在30%以上。在超低温(-196℃)条件下保存时用蔗糖—甘油—卵黄液稀释,原精液与稀释液的容量比为1:3,滴冻后置入液氮中保存到二年时复苏后活率仍维持在入存时的水平。此外,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雌大熊猫发情时行为、食欲和生殖器官的某些规律性变化。当出现求偶行为时,上述变化达到高潮。此时动物处在发情期,是输精的最适时间。北京动物园人工授精繁殖的四胎,均在此时输精。关于采精和输精问题,作者认为,输精比较难,其技术关键是准确地将精液注入子宫颈中,这对于提高受胎率是至关重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