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籼杂交稻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6
作者
唐梅
何光华
裴炎
杨光伟
机构
[1] 乐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2] 西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关键词
中籼交稻; 遗传多样性; RAPD; 遗传距离;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2.03.002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 2 0个随机引物对 15个在生产和育种上广泛使用的中籼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2 0个引物共扩增出 2 0 5条带纹 ,其中多态性带为 165条。不同引物的多态性频率有较大差异 ,但普遍较高 ,平均达 95 3 3 %。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小 ,在0 12 10~ 0 3 913之间 ,平均 0 2 45 5。 15个亲本按UPGMA法可明显地分为不育系 (Ⅰ类 )和恢复系 (Ⅱ类 )两类 ,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 (Ⅱ 1和Ⅱ 2 )。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 ,不育系与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都较小 ,而且不育系的遗传变异较恢复系小 ;不育系和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只有 0 2 90 6,而且与恢复系两个亚类间遗传差异不显著 ,这说明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资源匮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小 ,这可能是限制当前杂交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增加亲本遗传多样性和扩大亲本间遗传差异是当前中籼杂交稻育种的重要任务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7 / 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我国中籼杂交稻亲本的DNA变异性研究
    何光华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J]. 作物学报, 2000, (04) : 449 - 454
  • [2] 四川省籼型杂交水稻保持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研究
    唐梅
    裴炎
    何光华
    不详
    [J].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01) : 12 - 16
  • [3] 我国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RAPD鉴定及遗传关系研究
    李云海
    钱前
    曾大力
    孙宗修
    [J]. 作物学报, 2000, (02) : 171 - 176
  • [4] 四川省主要杂交稻组合DNA杂合性的比较
    何光华
    唐梅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杨正林
    李永红
    [J].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S2) : 81 - 85
  • [5] 四川主要水稻恢复系的DNA多态性初步研究
    何光华
    唐梅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杨正林
    李永洪
    [J]. 杂交水稻, 1999, (06) : 41 - 42
  • [6] 三系杂交稻亲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马文宾
    庄杰云
    彭应财
    王侯聪
    郑康乐
    [J]. 遗传, 1998, (02) : 1 - 4
  • [7] 应用RAPD标记检测与水稻株高和抽穗期有关的QTLs
    李春丽
    郑康乐
    [J]. 遗传学报, 1998, (01) : 34 - 39
  • [8]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王三良,许可
    [J]. 杂交水稻, 1996, (03) : 1 - 4
  • [9] 四川杂交水稻系谱分析附视频
    陆贤军
    钟永模
    [J].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S1) : 60 - 67
  • [10] 分子群体遗传学与进化论[M]. 农业出版社[美]根井正利 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