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Ⅰ.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43
作者
刘录三 [1 ]
孟伟 [1 ]
郑丙辉 [1 ]
李新正 [2 ]
雷坤 [1 ]
李中宇 [3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 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栖息密度; 生物量; 辽东湾;
D O I
10.13198/j.res.2008.06.120.liuls.002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于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了2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18科24种,甲壳动物15科19种,软体动物13科24种,棘皮动物4科6种,其他类群5种.整个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5种,分别为光滑河篮蛤、日本倍棘蛇尾、日本浪漂水虱、纽虫和西格织纹螺.调查区内底栖动物种类数、栖息密度以及生物量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呈斑块状互相嵌套.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8.28m-2,平均生物量为22.75g/m2;其中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30.52m-2,生物量为6.92g/m2;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4.48m-2,生物量为4.15g/m2;甲壳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2.76m-2,生物量为1.86g/m2;棘皮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6.38m-2,生物量为8.64g/m2.1959年渤海各分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0.29~12.83g/m2.与其相比,除莱州湾外,目前各分区的平均生物量(16.45~22.75g/m2)均显著升高,变化幅度有所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垂死的渤海:并非都是污染惹的祸 [J].
王保栋 .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7, (05) :71-73
[2]   松花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J].
刘录三 ;
李中宇 ;
孟伟 ;
郑丙辉 ;
胡显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3) :81-86
[3]   1985~2003年渤海湾水质氮磷生源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分析 [J].
郑丙辉 ;
秦延文 ;
孟伟 ;
张雷 ;
万峻 .
环境科学, 2007, (03) :494-499
[4]   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Macrofauna)初步研究 [J].
房恩军 ;
李军 ;
马维林 ;
陈卫 ;
王麒麟 .
现代渔业信息, 2006, (10) :11-15
[5]   辽东湾鲅鱼圈赤潮与环境因子分析 [J].
曹丛华 ;
黄娟 ;
郭明克 ;
江崇波 ;
李培顺 .
海洋预报, 2005, (02) :1-6
[6]   渤海主要河口污染特征研究 [J].
孟伟 ;
刘征涛 ;
范薇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6) :66-69
[7]   河口大型工程对长江河口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J].
叶属峰 ;
纪焕红 ;
曹恋 ;
黄秀清 .
海洋通报, 2004, (04) :32-37
[8]   东海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 [J].
刘录三 ;
李新正 .
生物多样性, 2002, (04) :351-358
[9]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动态的研究[J].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李笑红.海洋科学集刊. 2002(00)
[10]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J].
于子山 ;
张志南 ;
韩洁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86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