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其控制对策

被引:42
作者
刘丹青 [1 ]
李黎 [2 ]
王斌冰 [1 ]
赵月萍 [1 ]
陈晓琴 [1 ]
温宁 [2 ]
梁晓峰 [2 ]
许文波 [3 ]
张勇 [3 ]
严冬梅 [3 ]
周曙 [4 ]
陈霞 [1 ]
谢少煜 [5 ]
沈永刚 [1 ]
陆志坚 [1 ]
唐继海 [1 ]
戴振威 [1 ]
机构
[1]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4] 舒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免疫缺陷;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4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病例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的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检测脊灰、麻疹及艾滋病抗体,测定免疫功能,并定期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病例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对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进行儿童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调查;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和脊灰、麻疹抗体检测以及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病例临床诊断为X-连锁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最终分类诊断为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属中国首例。病例自麻痹后在1年时间里定期采集26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目前仍在持续排毒,已进行型内鉴定的第1~20份粪便标本均分离到Ⅱ型和/或Ⅲ型VDPV,且变异度较高(最高为3.5%)。丙种球蛋白治疗已持续9个月,但并未阻断VDPV在肠道内的复制。当地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并具有较高的脊灰和麻疹抗体,粪便标本除分离到6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外,未检出脊灰病毒。病例发生后,在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OPV强化免疫。结论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当前应维持高水平的OPV免疫接种率,但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进展,应适时修订免疫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王兰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医学免疫学.[M].陈慰峰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3]   1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缺陷患者持续排出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J].
张勇 ;
严冬梅 ;
赵月萍 ;
刘丹青 ;
冷红英 ;
李黎 ;
王东艳 ;
赵蓉 ;
温宁 ;
陈晓琴 ;
胡莹 ;
祝双利 ;
李杰 ;
梁晓峰 ;
许文波 .
中国计划免疫, 2006, (03) :161-167
[4]   中国首例iVDPVs病例粪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Ⅲ型iVDPVs VP1区基因特征 [J].
许文波 ;
张勇 ;
严冬梅 ;
赵月萍 ;
冷红英 ;
王东艳 ;
赵蓉 ;
李黎 ;
陈晓琴 ;
胡莹 ;
祝双利 ;
李崇山 ;
温宁 ;
安洪秋 ;
李杰 ;
严旭玲 ;
梁晓峰 .
病毒学报, 2006, (03) :159-165
[5]   脊髓灰质炎疫苗重组株病毒在我国的循环及其致病性 [J].
张礼璧 ;
侯晓辉 ;
朱晖 ;
郑红 ;
叶绪芳 ;
徐闻 ;
李杰 .
中国计划免疫, 2001, (0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