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不同强度噪声刺激后灰鼠耳蜗外毛细胞死亡方式观察
被引:10
作者:
杨卫平
胡博华
Donald Henderson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
[2] 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听力及聋病研究中心
[3] 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听力及聋病研究中心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耳蜗;
毛细胞,外;
噪声;
细胞凋亡;
坏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64.433 [];
学科分类号:
100213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不同强度噪声刺激后灰鼠耳蜗凋亡和坏死的外毛细胞数量。方法 将灰鼠暴露于104dB或108dB SPL的4kHz窄带噪声1h,分别于噪声刺激后1、4、30天解剖取耳蜗,应用细胞核DNA染料碘化丙锭(PI)标记鉴别细胞死亡模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Caspase 3染色进一步确认凋亡和坏死的毛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 104dB噪声刺激后1天,108dB噪声刺激后1、4天,凋亡的外毛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坏死(P<0 05);104dB噪声刺激后4、30天,108dB噪声刺激后30天,凋亡的外毛细胞数量虽多于坏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噪声刺激30天后,依然存在凋亡和坏死的毛细胞。结论 外毛细胞凋亡为强噪声刺激后灰鼠耳蜗基底膜损伤早期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噪声性毛细胞死亡过程至少延续至噪声刺激后30天。
引用
收藏
页码:524 / 525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