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被引:15
作者
杜宴林
张文显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长春
关键词
后现代方法; 法学研究范式; 后现代转向;
D O I
10.15939/j.jujsse.2001.03.004
中图分类号
D903 [法的起源与本质];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作为后现代思潮在学术范式、思维方法上的革命性贡献的后现代方法 ,正在或势必将对法学研究范式转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法学研究范式也应回应这样一种后现代方法论上的转向 ,确保其长久的繁荣。因此 ,必须实现法学研究的解构范式 ,后现代语言学范式以及系谱学分析的后现代转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 [J].
信春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5) :59-70+205
[2]   二十世纪法理学的范式转换 [J].
中山龙一 ;
周永胜 .
外国法译评, 2000, (03) :13-27
[3]   美国后现代法理学概观 [J].
郑强 .
外国法译评, 2000, (02) :44-53
[4]   中国法理学二十年 [J].
张文显 ;
姚建宗 ;
黄文艺 ;
周永胜 .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8, (05) :1-12
[5]  
后现代理论.[M].(美)斯蒂文·贝斯特(StevenBest);(美)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Kellner)著;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6]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美)波林·罗斯诺(PaulineMarieRosenau)著;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7]  
后现代精神.[M].(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编;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8]  
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张文显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9]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王岳川;尚水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