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的利益与集体行动

被引:28
作者
周雪光
机构
[1] 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无组织利益; 集体行动; 集体不作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着眼于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分析解读中国当代社会中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的集体行动方式,即基于无组织的利益之上的集体行动。本文指出,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塑造了社会利益的表达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空间,促就了各群体各阶层共享生活经历和类似行为方式的"大数现象";国家对资源的掌握将社会不同要求导向一个共同目标——国家政权和政府机构;而国家政策的变动为无组织的利益提供了集体行动的机会结构。正是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导致了无组织利益的集体行动的产生和再生产。本文还讨论了无组织利益的集体行动的另外一种派生形式,即"集体不作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208+246 +246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2, (09) :105-125
[2]   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对周雪光、冯仕政二文的再思考 [J].
蔡禾 .
开放时代, 2012, (02) :135-143
[3]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J].
冯仕政 .
开放时代, 2011, (01) :73-97
[4]   锦标赛体制 [J].
周飞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3) :54-77+244
[5]   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 [J].
折晓叶 .
社会学研究, 2008, (03) :1-28+243
[6]   单位分割与集体抗争 [J].
冯仕政 .
社会学研究, 2006, (03) :98-134+244
[7]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 [J].
李汉林 ;
李路路 .
社会学研究, 1999, (04) :46-65
[8]  
抗争性政治[M]. 人民出版社 , 于建嵘, 2010
[9]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鼎新著, 2006
[10]  
文化、权力与国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杜赞奇(PrasenjitDuara)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