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西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原因简析

被引:20
作者
唐洁瑜
王华生
刘建文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
关键词
广西; 稻纵卷叶螟; 大发生; 原因; 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受虫源、气候因子和水稻种植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广西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呈现发生范围广、面积大、成虫峰次多、峰期持续长、蛾量大、虫口密度高、为害期长、田间虫态复杂等特点,发生面积75.6万hm2,2008年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年份。分析其主要原因为:5月下旬—6月中旬第三代发生期气候适宜;第二代残留基数大,外地迁入虫源数量多,第三代成虫滞留量多;水稻生育期推后、插花田增多,稻纵卷叶螟食料充足;由于雨日多,劳动力紧张,以及应急防治农药缺乏等原因,造成应急防治实施难度大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19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2007年广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成灾原因浅析 [J].
刘建文 ;
谢茂昌 ;
兰雪琼 ;
黄成宇 .
广西植保, 2007, (S1) :88-91
[2]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左生,王功满编著, 1988
[3]  
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资料表册[M]. 农业出版社 , 农牧渔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 主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