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和最新修订

被引:49
作者
王亚勇
戴国莹
机构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
关键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震害; 规范修订;
D O I
10.14006/j.jzjgxb.2010.06.016
中图分类号
TU352.11 [];
学科分类号
081405 ;
摘要
在回顾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历次版本的主要特点,着重阐述GB50011—2001规范的最新修订情况。这些修订包括:建筑抗震设防水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基本要求和概念设计、场地分类和评估、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等基础性内容,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计算方法和抗震措施,新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以及大跨度空间结构、地下建筑等内容。1976年7.28唐山地震造成未设防或设防能力低的各类房屋建筑严重破坏和倒塌,通过对地震区建筑震害的调查研究,吸取经验教训,对TJ11—78《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时进行了修订。2008年5.12汶川地震全面考验了各类建筑结构,凡按照现行规范设计建造的建筑都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在震中地区,由于实际地震影响烈度远高于设防烈度,致使具备一定抗震设防能力的建筑结构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破坏。通过对这些震害的研究,对多道抗震防线、强柱弱梁、剪力墙连梁、砌体结构整体性、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等抗震设计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及时地体现在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中。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被明确地编入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充实了中国特色的"三水准两阶段"抗震设防理念。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概论汶川地震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修订 [J].
王亚勇 .
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2 (05) :1-12
[2]   关于设计反应谱、时程法和能量方法的探讨 [J].
王亚勇 .
建筑结构学报, 2000, (01) :21-28
[3]  
TJ11-78,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