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被引:2
作者
靳萍
彭晓东
周小军
机构
[1] 重庆大学科研处!重庆
关键词
高校; 创造性人才; 培养; 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2 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人才的竞争 ,人才标准发生了深刻变化 ,即人才必须是具有通才和管理才能的创造性人才。作为国家教育科研主力军的高校要积极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一方面要建立创造性人才的外部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创造性人才自觉创造业绩的积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创造性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J].
靳平 ;
徐建华 ;
卢永超 .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0, (01) :53-56
[2]   关于我国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对策探讨 [J].
吕青 ;
顾华详 .
中国软科学, 1999, (11) :16-19
[3]   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支点 [J].
马庆国 ;
汪蕾 .
科研管理, 1999, (03) :63-69
[4]   国家创新体系中我国高校科研模式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
席酉民 ;
姚小涛 .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9, (02) :1-5
[5]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下) [J].
冯之浚 ;
周宏春 .
中国软科学, 1998, (06) :30-35
[6]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上) [J].
冯之俊 ;
周宏春 .
中国软科学, 1998, (05)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