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构建及应用——以城市居住区位选择为例

被引:3
作者
王铮 [1 ,2 ]
翟石艳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4] 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实验室
关键词
实验人文地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 方法论; 居住区位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812 ;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本文探讨了正在发展中的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建构,并提出将其作为地理学的一种方法论进行发展。首先对实验人文地理学的概念范畴、实验原则、技术路线进行界定,其中实验原则包括价值诱导原则、响应博弈原则、实验可控原则、结论统计原则、地理逼近原则、实验封装原则等。然后基于实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以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其初步结论为:①在居住区位选择过程中,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差异并未对被试者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②在两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下,被试者均表现出对居住区周边交通和学校因素最为关注;③房价因素对被试者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并没有引发被试者向某一特定区域集聚的现象。案例研究证实了在GIS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的地理结构环境中,以实验内容为前制度框架,通过可控制的实验环境,可以有效地模拟人类决策行为,进而研究人地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44 / 145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的居住-就业选择与空间匹配性 [J].
周素红 ;
程璐萍 ;
吴志东 .
地理研究, 2010, 29 (10) :1735-1745
[2]   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空间格局演变的真实场景模拟 [J].
陶海燕 ;
黎夏 ;
陈晓翔 .
地理学报, 2009, 64 (06) :665-676
[3]   基于多智能体的地理空间分异现象模拟——以城市居住空间演变为例 [J].
陶海燕 ;
黎夏 ;
陈晓翔 ;
刘小平 .
地理学报, 2007, (06) :579-588
[4]   多自主体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J].
王铮 ;
吴静 ;
杨念 .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5, (03) :52-60
[5]   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与居民居住区位偏好 [J].
张文忠 ;
刘旺 ;
李业锦 .
地理研究, 2003, (06) :751-759
[6]   基于全球区位论的城市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J].
管驰明 ;
姚士谋 ;
陆树建 ;
邱阳民 .
人文地理, 2003, (04) :69-74
[7]   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3, (04) :465-483
[8]   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分析 [J].
张文忠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3) :267-274
[9]   城市住宅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董昕 .
城市规划, 2001, (02) :33-39
[10]   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 [J].
柴彦威 .
地理研究, 1996, (01) :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