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的实证分析(上)

被引:5
作者
卢建
机构
[1] 国务院研究室
关键词
中国经济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 波动幅度; 时间长度; 实证分析;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1991.04.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探讨衡量经济周期的一般标准和图解的基础上,使用“剩余法”和“直接法”测定出长度为10年左右和7年左右的两种中国经济周期,并将后者确定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作者划分出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两种性质的中国经济周期。即古典周期和增长周期,并论述了前者转化为后者的标志和过程以及它们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通过国际比较研究,阐述了中国经济周期的长度、波动幅度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特征。然后,为寻求中国经济周期的发生原因,作者对几种重要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否定性结论。进而,本文提出“周期裂变”的结论假说,论述了早期工业化以后,工业周期与农业周期的分裂过程以及工业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决定作用;接着,通过进一步分析,将中国经济周期的内生因素归结为固定资产投资、前期国民收入增重、引致消费、加速数、引致投资如重置投资;将外生因素归结为政治事件、行政决策和社会经济体制变动等,并揭示出它们的传递机制。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在周期性波动中实现的;应当树立周期观念、“反周期”意识,使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相配合,以有效地降低波动频率和幅度,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各种经济改革方案的设计、选择和实施,必须同经济周期的收缩与扩张阶段相配合,以利于减少社会摩擦和阻力,保证新方案顺利进入轨道。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8+224
页数:1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