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共同体”与全球气候制度

被引:4
作者
范菊华
机构
[1]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全球气候制度; 建构主义; 认识共同体; 偏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一项国际政治议程。本文简要叙述了公众的关心、科学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三个促使全球环境问题成为国际政治问题的因素,分析了全球气候制度谈判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根据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着重分析了“认识共同体”如何影响政治领导层的偏好,促使其重新定义收益,旨在阐明,要建立真正行之有效的全球气候制度,必须改变传统的理性主义收益观,而建构主义则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思维。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近年来中国关于国际政治若干问题研究综述(下) [J].
本刊编辑部 ;
谭秀英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07) :71-77+6
[2]   论偏好和国际制度的关系 [J].
范菊华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3, (08) :55-61
[3]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立场与挑战 [J].
唐更克 ;
何秀珍 ;
本约朗 ;
刘文俊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08) :34-40
[4]  
炎热的地球[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罗斯·格尔布斯潘(RossGelbspan)著, 2001
[5]  
最终的安全[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诺曼·迈尔斯(NormanMyers)著, 2001
[6]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王逸舟主编, 1999
[7]  
气候变迁及其原因[M]. 科学出版社 , 张家诚等编著, 1976
[8]  
Avoiding ‘dangerous’ interference in the climate system[J] . Richard H Moss.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1995 (1)
[9]  
Introduction: epistemic commu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J] . Peter M. Haa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 19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