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藻类水华结构特征及对重金属的积累

被引:16
作者
李杰 [1 ]
彭福利 [2 ]
丁栋博 [1 ]
张树冰 [1 ]
李德亮 [3 ]
张婷 [3 ]
机构
[1] 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室
[3]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硅藻; 颗粒浮生直链藻; 生物富集; 湘江水华; 重金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0年9月下旬,湘江中下游发生藻类水华,严重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生活.采集湘江上游永州、中游衡阳与下游株洲、湘潭、长沙段水样,对此次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类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测定其对湘江金属离子的积累,进行小鼠生物毒性实验,旨在评价此类水华是否将对湘江水生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结果表明:(1)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此次水华为硅藻门颗粒浮生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水华.湘潭和长沙段水华最为严重,藻细胞数均达到1.3×105丝状体/L,长沙段叶绿素a含量达0.04mg/L;(2)湘江颗粒浮生直链藻对金属离子Al,Fe和Mn富集量分别达到4.4×103,768.4和138.7mg/kg干重,富集系数分别为4.0×105,7.7×105和3.2×103;其对高毒重金属Pb富集量为19.2mg/kg干重,富集系数为9.6×103;(3)小鼠生物毒性实验证实,湘江重金属污染条件下颗粒浮生直链藻水华存在一定生物毒性,全组份组LD50为384mg/kg,95%可信限介于228.5~646.3mg/kg之间,对湘江水生生态系统及沿线居民健康造成了威胁.
引用
收藏
页码:669 / 6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sediment-associated metals from middle-downstream of Xiangjiang River,southern China [J].
郭朝晖 ;
宋杰 ;
肖细元 ;
明辉 ;
苗旭锋 ;
王凤永 .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0, 17 (01) :68-78
[2]   熊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 [J].
张婷 ;
李林 ;
宋立荣 .
生态学报, 2009, 29 (06) :2971-2979
[3]   汉江硅藻水华优势种的形态及18S rDNA序列分析 [J].
郑凌凌 ;
宋立荣 ;
吴兴华 ;
庄惠如 .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33 (03) :562-565
[4]   近2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分析 [J].
陈咏淑 ;
吴甫成 ;
吕焕哲 ;
姚成胜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4, (05) :508-512
[5]   藻类对重金属的耐性与解毒机理 [J].
周文彬 ;
邱保胜 .
湖泊科学, 2004, (03) :265-272
[6]   汉江水华硅藻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试验 [J].
曾卓 ;
邱璇 ;
陈凯 ;
陈珊珊 .
给水排水, 2004, (02) :5-6
[7]   浮游藻类三个常见属(颤藻属、直链硅藻属和针杆藻属)学名变更的解释 [J].
陈宇炜 ;
李朋富 ;
Martin DOKULIL .
湖泊科学, 2003, (01) :85-94
[8]   汉江中下游江段藻类现状调查及“水华”成因分析 [J].
况琪军 ;
谭渝云 ;
万登榜 ;
张家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1) :64-71
[9]  
饮用水安全评价[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王子健, 2008
[10]  
中国淡水藻类[M]. 科学出版社 , 胡鸿钧,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