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被引:75
作者
孙天聪
李世清
邵明安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杨凌
[6] 杨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氮素; 褐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集安排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上长达25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小区耕层的土样(0~20cm土层),采用干筛法将供试土样分为5~2、2~1、1~0.25mm等3个等级团聚体,研究长期施肥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5~2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长期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该粒径团聚体的形成。②长期施肥处理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硝态氮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③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经过长期施肥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在不同粒级的团聚体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均表现为1~0.25mm粒径团聚体中的含量最高。④长期施肥处理对硝态氮在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影响较大,除化肥+中量秸秆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团聚体中硝态氮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增大而降低。⑤5~2mm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硝态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1~0.25mm团聚体与土壤全氮含量以及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5~2mm团聚体是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的主要载体。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1~0.25mm的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的贡献率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841 / 18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半干旱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不可忽视的土壤氮库—土壤剖面中累积的硝态氮 [J].
李世清 ;
王瑞军 ;
李紫燕 ;
李凤民 ;
邵明安 ;
李生秀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4) :1-13
[2]   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J].
卢金伟 ;
李占斌 .
水土保持研究, 2002, (01) :81-85
[3]   长期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 [J].
徐阳春 ;
沈其荣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65-71
[4]   连续不同施肥对土壤团聚性影响的研究 [J].
刘京 ;
常庆瑞 ;
李岗 ;
魏永胜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4) :24-26
[5]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王小彬 ;
蔡典雄 ;
张镜清 ;
高绪科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04) :54-61
[6]   利用方式对红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J].
章明奎 ;
何振立 ;
陈国潮 ;
黄昌勇 .
土壤学报, 1997, (04) :359-366
[7]   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Ⅱ.棕壤 [J].
陈恩凤 ;
周礼恺 ;
邱凤琼 ;
严昶升 .
土壤学报, 1985, (02) :113-119
[9]   稻草、紫云英对土壤复合体性质的影响 [J].
刘忠翰 ;
蒋剑敏 ;
熊毅 .
土壤学报, 1984, (01) :10-20
[10]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