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非农化视角下地票交易供给侧的激励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8
作者
朱凤凯 [1 ]
张凤荣 [2 ]
李乐 [3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东营市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地票制度; 农地非农化; 激励机制; 空间效应; 重庆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非农化模型,从农户与区县政府两个层面,考察指标供给侧的激励机制及空间效应,以期为地票交易供给侧激励效率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空间上的"指标漂移"受到区域差异的影响,导致农户和区县政府层面上空间激励低效的问题。研究结论:(1)在农户层面,地票增值收益的返还,忽视了宅基地资源价值的空间差异,造成了宅基地退出的空间低效和耕地保护效果的大打折扣;(2)区县政府层面,地票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双重身份,指标漂移过程中发展权的损失使其缺乏持续供给地票的积极性。(3)供给侧激励的改善需结合地票增值收益的形成和宅基地区位、功能差异,把握地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形成空间上层次分明、各有侧重的地票供给激励。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3]   严控与激励并存: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脉络及地方实施 [J].
谭明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7) :125-142+207
[5]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的运行机制及其优化 [J].
陈悦 ;
刘楝子 ;
严伟涛 .
重庆社会科学, 2012, (02) :105-109
[6]   重庆地票制度的功能及问题探析 [J].
杨庆媛 ;
鲁春阳 .
中国行政管理, 2011, (12) :68-71
[7]  
地票制度形成的土地增值利益分配结构研究[J]. 张东一.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11(00)
[8]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分析 [J].
王守军 ;
杨明洪 .
财经科学, 2009, (04) :95-101
[9]   我国农地征用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理论模型 [J].
谭荣 ;
曲福田 ;
吴丽梅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10) :41-44+80
[10]   土地价格及分配关系与农地非农化经济机制研究——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例 [J].
曲福田 ;
冯淑怡 ;
俞红 .
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2) :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