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1年我国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分析

被引:25
作者
常昭瑞
张静
张伟东
孙军玲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处
关键词
菌痢; 志贺菌属; 暴发疫情; 危险因素;
D O I
10.13590/j.cjfh.2012.06.018
中图分类号
R516.4 [细菌性痢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2008—2011年菌痢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进一步寻找危险因素和可控环节,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08—2011年报告的细菌性痢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结案报告,按暴发疫情病例定义进行筛选后,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我国共报告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82起,发病人数3 805例,罹患率为4.05%。疫情分布在湖南、贵州、四川、浙江、重庆等西南及沿海省市,宋内氏(占57.14%)和福氏(占38.78%)志贺菌为引起疫情发生的主要病原,学校(占68.29%)和农村(占25.61%)是疫情发生的高发场所。引起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带菌(占36.84%)和食品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占31.58%)是学校食源性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②学校饮用水污染、食堂储备水和储水容器污染是学校发生水源性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③聚餐和使用未经消毒的水是农村村庄发生食源性和水源性暴发疫情的原因。结论针对引起菌痢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学校和农村菌痢暴发疫情的发生,需采取以下防控措施: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食品加工卫生知识的宣教,加强水源消毒和监测,加强对学生和村民饮水卫生知识的宣教,对设置不合理的取水口进行改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54 / 5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2009年中国细菌性痢疾监测分析 [J].
隋吉林 ;
张静 ;
孙军玲 ;
常昭瑞 ;
张伟东 ;
王子军 .
疾病监测, 2010, 25 (12) :947-950
[2]   中国2007年细菌性痢疾监测分析 [J].
钟豪杰 ;
常昭瑞 ;
张静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03)
[3]  
痢疾防治手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齐小秋, 2006
[4]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gella spp. Isolated from River Narmada During 2005-2006[J] . Sharma,Anjana,Singh,Susheel Kumar,Kori,Lokesh.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 2009 (6)
[5]  
Climate variations and bacillary dysentery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ities of China .2 Zhang Y,Bi P,Hiller JE,Sun Y,Ryan P. J Infect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