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水沙响应研究方法改进探讨

被引:2
作者
张攀 [1 ]
姚文艺 [2 ]
冉大川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
[2]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产洪产沙; 减洪减沙效益; 水沙变化; 黄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水土保持研究的发展概况及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着重分析了研究及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①在利用"水文法"计算减洪减沙效益时,应针对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分别建立降雨产洪产沙模型;②在利用"水保法"计算减洪减沙效益时,应加强坡面治理对沟道侵蚀的影响研究;③进一步研究淤地坝的减蚀作用;④继续改进水保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土保持学的发展 [J].
李凤,吴长文 .
南昌水专学报, 1995, (01) :69-74
[2]   关于我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 [J].
王礼先 ;
张有实 ;
李锐 ;
崔鹏 ;
余新晓 ;
蔡强国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1) :1-6
[3]  
黄河中游典型支流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作用研究[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冉大川等, 2006
[4]   关于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方法的探讨 [J].
骆向新,徐新华 .
人民黄河, 1995, (11) :34-36
[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孟庆枚主编, 1996
[6]   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研究概述 [J].
张明波 ;
郭海晋 .
人民长江, 1999, (03) :48-50
[7]  
WEPP: A new generation of erosion prediction technology. Laflen John M,Lane Leonard J,Foster George R. Th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 1991
[8]  
Predicting rainfall-ero- sion losses-a guide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USDA, ARS. W.H.Wischmeier,D.D.Smich. Agricultural Handbook 537 . 1978
[9]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土保持与水沙变化[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冉大川等编著, 2000
[10]  
水力侵蚀产沙过程及模拟[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姚文艺,汤立群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