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58
作者
武芳芳 [1 ]
朱光有 [2 ]
张水昌 [2 ]
金强 [1 ]
韩剑发 [3 ]
张斌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输导体系; 不整合; 断层; 裂缝; 渗透性输导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纵向上含油气层系多,除二叠系外,自寒武系到新近系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平面上,自盆地北部的库车地区至盆地南部,自塔东地区至塔西南地区,均有油气发现。油气平面分布的广泛性和垂向上的多层系与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空间配置组合关系具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输导体系,有不整合、断层、裂缝、渗透性输导层及火山刺穿等输导体。其中:断层输导体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高效通道,控制着塔里木盆地油气的纵向分布范围和规模;不整合输导体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范围;渗透性输导层既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通道,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裂缝的最大作用则是增大渗透率,降低油气运移的阻力,并可显著改善储层的储集物性。总结了输导体系的类型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输导体系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有益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32 / 34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塔里木库车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J].
田作基 ;
张光亚 ;
邹华耀 ;
李启明 ;
皮学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12-16+15
[22]   非线性映射分析判断断层封闭性 [J].
吕延防 ;
陈章明 ;
陈发景 .
石油学报, 1995, (02) :36-41
[23]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潜山油气运聚及分布机理 [J].
吴东胜 ;
张玉清 ;
刘少华 ;
何幼斌 ;
刘学锋 .
石油学报, 2006, (05) :41-45
[24]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石油学报, 2006, (05) :1-8
[25]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输导体系类型及油气成藏 [J].
尹微 ;
樊太亮 ;
曾清波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4) :340-344
[26]   轮南古隆起控油理论及其潜山准层状油气藏勘探 [J].
韩剑发 ;
王招明 ;
潘文庆 ;
赵孟军 ;
顾乔元 ;
秦胜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48-453
[27]   TSR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戴金星 ;
周国源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82-2194
[28]   准噶尔盆地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控因素分析 [J].
曹剑 ;
胡文瑄 ;
张义杰 ;
姚素平 ;
王绪龙 ;
张越迁 ;
唐勇 .
沉积学报, 2006, (03) :399-406
[29]   TSR(H2S)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积极性研究——H2S的形成过程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马永生 ;
梁英波 ;
郭彤楼 ;
周国源 .
地学前缘, 2006, (03) :141-149
[30]   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及断层的封闭性 [J].
赵密福 ;
李阳 ;
张煜 ;
王端平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