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阶地的年代对比法及其意义

被引:45
作者
向芳
朱利东
王成善
李永昭
杨文光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
[3]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成都
[4] 成都
[5] 北京
关键词
长江三峡; 阶地对比; 年代对比; 贯通时间; 中更新世早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长江三峡的成因是一悬而未决的难题,而阶地的划分对比又是解决三峡贯通问题的切入点。作者在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阶地对比中的年代对比法。利用对比结果,结合在三峡出口处记录水系演化历史的宜昌地区第四纪早期沉积特征、物源分析及ESR测年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贯通三峡的长江在宜昌地区出现的时间晚于湖相沉积结束的时间(0. 75±0.08) Ma,而长江三峡段的阶地最多可以划分为5级,其中最老一级阶地的年龄为0.7~0.73Ma。由此证实了长江三峡是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的相对年轻的河谷。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0Be和26Al在地表形成和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J].
顾兆炎 ;
刘东生 ;
D.Lal .
第四纪研究, 1997, (03) :211-221
[2]   试用阶地纵剖面线图分析长江三峡地区的地壳运动 [J].
陈宝冲 .
科技导报, 1996, (11) :12-13
[3]   河流水位变幅是影响阶地划分与新构造分析的重要因素——以长江三峡段为例 [J].
谢明 .
地理学报, 1991, (03) :353-359
[4]   长江三峡的起源与演变 [J].
杨达源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03) :466-474
[5]   长江发育史 [J].
李承三 .
人民长江, 1956, (12) :3-6
[6]  
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D]. 向芳.成都理工大学. 2004
[7]  
长江三峡河谷发育史[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田陵君等编著, 1996
[8]  
年轻地质体系的年代测定[M]. 地震出版社 , 陈文寄, 1991
[9]  
长江上游河谷地貌[M]. 科学出版社 , 沈玉昌著,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