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造山带—盆地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9
作者
李志安
闰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中国东北; 造山带—盆地; 地幔流场; 模拟; 构造演化; 动力机制;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0.01.005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本文把东北地区岩石圈和地幔作为统一整体 ,在全面考虑地质时期地幔所受热力、重力、相变力、地球自转及公转速度变化效应以及边界地质条件和变异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 ,依据地幔运动过程中遵循的动力学原理 ,建立了地质时期东北地区地幔运动的数学模型 ,并依此对东北造山带—盆地系统深部地幔流场进行了动态模拟 ,重塑了地质时期东北大陆岩石圈深部地幔的运动及其演变历史 ,探讨了东北陆内造山带—盆地系统构造演化的动力机制 ,揭示了深部地幔作用过程与山脉—盆地演化的力学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松辽盆地地幔热流的演化特征 [J].
李志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5, (02) :104-112
[2]   固体地球科学前沿研究的新挑战 [J].
钱祥麟 .
地学前缘, 1995, (02) :183-186+225
[3]   挤压推覆造山与拉张伸展成盆的自组织转化成因机理探讨 [J].
蔡东升,卢华复,贾东 .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1) :31-39
[4]   日本海俯冲带的热结构及热源的影响 [J].
臧绍先 ;
宋惠珍 ;
宁杰远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2) :164-173
[5]   地幔对流的数值模拟及其与表面观测的关系 [J].
叶正仁 ;
白武明 ;
滕春凯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1) :27-36
[6]   板块绝对运动及地幔热对流 [J].
傅容珊 ;
林芬 ;
黄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2, (01) :52-61
[7]   小尺度地幔对流、壳下应力场与华北地震 [J].
朱岳清 ;
强祖基 ;
马丽 .
地震地质, 1984, (03) :29-37
[8]   中国海域及邻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与裂谷型含油气盆地演化系列 [J].
张恺 ;
张清 ;
姚慧君 ;
高明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4) :353-364+452
[9]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
杨森楠 ;
李思田 .
地质学报, 1983, (03) :213-223
[10]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 地震出版社 ,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