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管理

被引:2
作者
李小刚
机构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HT; 溶栓治疗; SICH; 出血性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疾病,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及时有效的溶栓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溶栓也会引起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等并发症。美国国家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and Stroke,NINDS)研究表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症状出血率各为6.4%和0.6%,致死性出血率分别为2.9%和0.3%,差异有显著性。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可加重神经功能障碍,增加病死率,这大大限制了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因此,研究溶栓后HT机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降低HT的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李小刚教授择其要者撰文如下,与读者朋友共同探讨如何理解SICH和HT。
引用
收藏
页码:7 / 7
页数: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