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被引:43
作者
迟希新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道德成长问题; 心理社会因素; 分析;
D O I
10.13445/j.cnki.t.e.r.2005.06.015
中图分类号
D432.5 [少年儿童组织与活动];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家庭教育的缺席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J].
黄应圣 ;
刘桂平 .
教书育人, 2004, (22) :27-28
[2]   “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J].
黄爱玲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05) :351-353
[3]   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 [J].
王东宇 .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 (05) :354-355
[5]   打工族子女德育的困境与出路 [J].
谢永华 .
江西教育科研, 2000, (09) :15-16
[6]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张文新主编, 2002
[7]  
儿童社会化[M].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 周宗奎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