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兼类问题考察

被引:16
作者
高航
机构
[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
认知语法; 词类; 兼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3 [句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认知语法为考察视角,认为以往研究对"词有定类"的理解存在理想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语言事实。词类是语言使用中涌现出来的象征结构,是语义结构和音系结构的结合体。自然语言中一词多类是普遍现象,不同语言在兼类词的比例上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是本质的差别。因此,汉语中兼类词的比例大小应该通过汉语语言事实的考察来确定,而不应基于逻辑原则来确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头”的语法化考察 [J].
高航 ;
严辰松 .
外语研究, 2007, (02) :7-11+80
[2]   论小句在汉语语法中的地位 [J].
陆镜光 .
汉语学报, 2006, (03) :2-14+95
[3]   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 [J].
沈家煊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 (03) :2-10
[4]   “N的V”结构中V的性质 [J].
王冬梅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2002, (04) :55-64
[5]   运用统计法进行词类划界的一个尝试 [J].
马彪 .
中国语文, 1994, (05) :347-360
[6]   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 [J].
胡裕树 ;
范晓 .
中国语文, 1994, (02) :81-85
[7]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J].
陆俭明 .
中国语文, 1994, (01) :28-34
[8]  
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 高航.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7
[9]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郭锐著, 2002
[10]  
不对称和标记论[M]. 江西教育出版社 , 沈家煊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