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定罪“零容忍”之审思

被引:11
作者
孙国祥 [1 ,2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2] 南京大学经济刑法研究所
[3] 江苏省刑法学研究会
关键词
零容忍; 反腐败; 贪污贿赂; 数额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腐败定罪的"零容忍"是现阶段回应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的一种代表性思考方向。形式上,定罪的"零容忍"细密了法网,大有一网打尽之势,也契合了大多数人的反腐败期待。然而,如果严格执法的基础匮乏,则"零容忍"的论证逻辑无论多么严密,在实践中终将成为过犹不及的一句空话。对腐败的"零容忍"并不等于定罪上也要一律"零容忍","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也不等于腐败行为都一律定罪。现阶段腐败行为的构罪模式固然有修正的必要,但当下的中国国情,无论是立法的设罪模式,还是具体的司法实践,乃至社会的文化根基,都无法支持腐败定罪"零容忍"之诉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贪污贿赂犯罪定罪数额的现实化思索 [J].
于志刚 .
人民检察, 2011, (12) :81-86
[2]   论贿赂犯罪的破窗理论与零容忍惩治对策 [J].
王秀梅 .
法学评论, 2009, 27 (04) :67-70
[3]   我国受贿罪刑罚的立法完善 [J].
卢勤忠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8, (03) :82-89
[4]   社会转型时期职务犯罪预防的新课题 [J].
周光权 .
政治与法律, 2007, (05) :11-17
[5]   宽严相济政策的模式构建与实证研判 [J].
刘沛谞 .
犯罪研究, 2007, (01) :2-9
[6]   贿赂犯罪十问 [J].
卢建平 .
人民检察, 2005, (13) :24-26
[7]   建立刑事一体化思想 [J].
储槐植 .
中外法学, 1989, (01) :3-8
[8]  
贪污受贿犯罪5000元定罪标准是否需要改变[N]. 刘金林.检察日报. 2009 (003)
[9]  
兴奋剂“零容忍”带来的反腐启示[N]. 检察日报. 2008 (001)
[10]  
我看刑事司法中“唯数额”倾向[N]. 陈国庆.光明日报. 2001 (C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