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及治理效应分析

被引:7
作者
王满四
机构
[1] 广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治理机制; 治理效应;
D O I
10.13762/j.cnki.cjlc.2006.03.015
中图分类号
F276.6 [公司];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常用的治理机制及治理效应的分析,我们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各种治理机制无论对净资产收益率还是财务综合绩效,都没有太大的解释力,但对托宾Q值却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即使是就托宾Q值而言,股东会议、独立董事规模、两职设置、高管人员薪酬等内部治理机制也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内部治理机制中的第一大股东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市场价值和治理结构 [J].
张俊喜 ;
张华 .
世界经济, 2004, (11) :3-15+80
[2]   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 [J].
苏启林 ;
朱文 .
经济研究, 2003, (08) :36-45+91
[3]   关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低绩效问题的深层思考 [J].
谢百三 ;
谢曙光 .
财经科学, 2003, (01) :32-36
[4]  
中国公司治理报告.[M].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  
中国公司治理报告.[M].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