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还田方式下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规律研究

被引:27
作者
迟凤琴
匡恩俊
宿庆瑞
张久明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秸秆还田方式; 有机碳; 分解率;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10.02.012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网袋法和砂滤管法模拟田间还田方式,研究不同处理下各有机物料有机碳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网袋法玉米、大豆秸秆经过150 d后,其秸秆生物量有38.9%~46.6%被分解。秸秆还田分解趋势为:土埋处理>露天处理;土埋玉米秸秆>土埋大豆秸秆;露天大豆秸秆和玉米秸秆分解规律一致。从组织结构上看,玉米秸秆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组织结构模糊、松散,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遭到破坏,大豆秸秆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不同还田方式下秸秆有机碳的分解规律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在砂滤管模拟条件下玉米、大豆秸秆和根茬有机碳分解趋势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埋管初期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其有机碳分解率趋势为:玉米秸秆>大豆秸秆;降低C/N后,各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率均高于不调节C/N。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秸秆常温快速腐熟生物菌剂的筛选
    姜佰文
    王春宏
    李建林
    吴立全
    崔正忠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05) : 46 - 49
  • [2]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
    郭熙盛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3) : 607 - 610
  • [3] 麦稻两熟地区不同埋深对还田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
    刘世平
    陈文林
    聂新涛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6) : 1049 - 1053
  • [4] 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尚洪
    朱钟麟
    吴婕
    刘定辉
    王昌全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6) : 141 - 144
  • [5] 不同有机物料在潮棕壤中有机碳分解进程
    史奕
    张璐
    鲁彩艳
    宇万太
    [J]. 生态环境, 2003, (01) : 56 - 58
  • [6] 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中有机碳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张晋京
    窦森
    江源
    李翠兰
    平立凤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 67 - 72
  • [7] EM技术在有机物料造肥上的应用研究
    郭亚芬
    赵伟
    何万云
    赵玉臣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 39 - 42
  • [8] 不同有机物料在黑土中的腐解及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研究
    迟凤琴,宿庆瑞,王鹤桥
    [J]. 土壤通报, 1996, (03) : 124 -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