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太平洋中国开辟区铁锰结核稀土元素和铈钕同位素特征
被引:3
作者:
李志昌
刘文贵
崔汝勇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铁锰结核;
Ce、Nd同位素;
稀土元素;
太平洋;
中国开辟区;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1.03.016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从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南部挑选了4个铁锰结核(地理坐标,北纬7.7533°~8.6866°,西经143.875°~146.937°),每个结核以内部较容易剥离面和密集的铁锰质纹层为界,分成核部、中部和边部3部分,共12个样品做了Ce、Nd同位素组成和REE浓度测定。另外,从相同站位上又选择了3个结核进行了全结核的常量和微量元素浓度测定。常量与微量元素浓度测定结果证明,被研究结核属于早期成岩型。稀土元素图形特征与以前报道不同,从较广泛区域内挑选出的样品,除一个基本上无Ce异常外,其他都显示弱的负Ce异常,平均δCe为0.85。更重要的特征是,被测定的12个样品εCe和εNd都呈负值,同时,εNd值高于其他大洋,它们分别为-0.80~-1.9和-1.4~-4.6,在εNe-εNd坐标图上位于第Ⅲ象限。根据这些特征,结合洋底地质环境,可能暗示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大洋亏损地幔的成矿物质在太平洋结核中占有绝对优势。结核内部壳层之间的Ce、Nd同位素组成和Ce异常强度的变化,可能说明,在整个结核形成期间,成矿组分的来源曾发生过较大变化,幔源组分的强烈活动出现在结核的形成过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309 / 31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