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梨7号”雄性不育特性及其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15
作者
韩爱华
尹克林
宋来庆
辛华
刘建萍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2] 莱阳农学院
[3] 莱阳农学院 重庆
[4] 重庆
[5] 山东莱阳
关键词
新梨7号; 花粉; 败育; 细胞学;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04.01.017
中图分类号
S661.2 [梨];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比较了"新梨7号"及其父母本花药发育和花粉发育过程中细胞学上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梨7号"梨花器小,花药干瘪,几乎无花粉粒,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空囊花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出现畸形、提早解体,致使绝大多数小孢子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即使有的小孢子母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但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也不能正常发育成为成熟的花粉粒,导致最终败育。目前大量研究已表明,雄性不育是由基因或染色体调控的。因此,本试验的形态解剖结果是不育基因表达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梨果实品质低劣的原因及对策 [J].
柴全喜 ;
何新朝 ;
宋素智 .
烟台果树, 2000, (04) :31-32
[2]   梨树苹果树整形修剪的不同之处 [J].
张积显 .
西北园艺(综合), 2000, (01) :13-13
[3]   桃树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Ⅰ 桃树首批23个品种雄性不育的表现形式及其败育途径 [J].
罗来水 ;
肖德兴 ;
霍光华 ;
刘勇 ;
辜青青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4) :463-468
[4]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及减数分裂观察 [J].
石太渊 ;
印东生 ;
胡迎雪 ;
王丽萍 ;
王颖 ;
王艳秋 .
辽宁农业科学, 1999, (06) :7-10
[5]   早酥梨栽培适应性及育种利用价值 [J].
姜淑苓 ;
贾敬贤 ;
马力 .
中国果树, 1999, (04) :24-25
[6]   苹果和梨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及开发前景 [J].
戴洪义 ;
王然 ;
王彩虹 .
落叶果树, 1998, (03) :19-20
[7]   我国新育成的不同熟期梨优良新品种 [J].
王琨 ;
冯月秀 ;
徐凌飞 .
山西果树, 1998, (01)
[8]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J].
耿三省 ;
王志源 ;
蒋健箴 ;
沈火林 .
园艺学报, 1994, (02) :165-169
[9]  
梨树生物学[M]. 科学出版社 , 许方主编, 1992
[10]  
植物制片技术[M]. 科学出版社 , 李正理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