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9
作者
陆贻通
朱江
余佳丽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2]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分子毒理; DNA损伤; DNA加合物; 毒理芯片技术; 单细胞凝胶电泳;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04.03.010
中图分类号
X5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研究污染物的毒理机制 ,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污染物毒作用的本质。综述了国内外分子毒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详细阐述了毒理芯片、单细胞凝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与毒理学研究中的特点、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子毒理机制今后的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88+242 +242-2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紫外光谱法测定混配农药的DNA加合作用 [J].
邵华 ;
师以康 .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01) :85-86
[2]   甲胺磷与乙酰甲胺磷对乙酰胆碱酯酶毒效应的比较 [J].
周丽 ;
张义喜 ;
石年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2, (06) :9-12
[3]   毒理芯片技术及应用 [J].
陈会明 ;
秦涛 ;
徐晓白 ;
储少岗 .
科学通报, 2001, (03) :177-178
[4]   毒理基因组学与DNA微阵列技术的应用 [J].
曹佳 ;
周紫垣 ;
方福德 ;
杨梦更生 ;
胡绍火火火木 ;
游力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0, (05) :336-340
[5]   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DNA复制保真度与哺乳细胞非定标性突变——致癌物诱发基因突变分子机制研究 [J].
余应年 ;
孙雪敏 ;
冯朝晖 ;
胡文蔚 ;
宋韬 ;
谢海洋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 (10) :165-166
[6]   构建能与pZ189系列穿梭质粒配套适用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J].
胡文蔚 ;
余应年 ;
陈星若 ;
谢海洋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0, (02) :144-148
[7]   我国昆虫毒理学五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J].
冷欣夫 ;
邱星辉 .
昆虫知识, 2000, (01) :24-28
[8]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我国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J].
庄志雄 .
卫生毒理学杂志, 1999, (04) :239-246
[9]   我国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神经毒理学研究概况 [J].
石年 ;
李涛 ;
刘毓谷 .
卫生毒理学杂志, 1999, (04) :278-281
[10]   DNA加合物研究及在环境毒理学中的应用 [J].
徐立红 .
中国科学基金, 1999,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