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甸子本底站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47
作者
刘洁 [1 ]
张小玲 [1 ]
张晓春 [2 ]
汤洁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关键词
上甸子本底站; 地面臭氧; 影响因素;
D O I
10.13198/j.res.2006.04.21.liuj.004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TE Model 49C型臭氧监测仪,于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上甸子本底站进行了地面φ(O3)的连续在线监测.分析了全年φ(O3)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并对φ(O3)高值日的个例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上甸子本底站地面φ(O3)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并且与同期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主要特征:①夏初φ(O3)较高,6月的平均值达到最高,小时平均最大值可达129.7μL/m3;而冬季φ(O3)较低,12月的平均值达到最低,小时平均最大值仅为32.7μL/m3.②日变化趋势较为明显,在4:00—7:00出现最低值,在15:00—18:00出现最高值,变化幅度为夏季最大、冬季较小.③气温与φ(O3)呈显著正相关,夏季相对湿度与φ(O3)呈显著负相关,风向和辐射强度也与φ(O3)及其变化规律呈显著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J].
胡建林 ;
张远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13-18
[2]   城市臭氧浓度分布特征 [J].
殷永泉 ;
李昌梅 ;
马桂霞 ;
崔兆杰 .
环境科学, 2004, (06) :16-20
[3]   临安秋季近地层臭氧的形成及其前体物特征 [J].
朱彬 ;
王韬 ;
倪东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2) :185-192
[4]   青藏高原清洁地区近地面层臭氧的特征分析 [J].
乜虹 ;
牛生杰 ;
王治邦 ;
汤洁 ;
赵玉成 .
干旱气象, 2004, (01) :1-7
[5]   广州地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J].
王雪梅 ;
韩志伟 ;
雷孝恩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106-109
[6]  
成都市大气中臭氧的分布及污染水平[J]. 袁野,范莉,邹玉林,刘晓.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2)
[7]  
成都市大气中臭氧的分布及污染水平[J]. 袁野,范莉,邹玉林,刘晓.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2)
[8]   北京冬季低层大气O垂直分布观测结果的研究 [J].
郑向东 ;
丁国安 ;
孙敏峰 ;
李淑杰 ;
巩建波 ;
郭文利 ;
王晓云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100-108
[9]   瓦里关地区气象因子对近地面臭氧浓度影响的分析 [J].
赵玉成 ;
何发祥 ;
乜虹 ;
祁栋林 ;
温玉璞 .
青海环境, 2002, (02) :50-53
[10]  
北京地面O3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J]. 段欲晓,徐晓峰,张小玲.气象科技. 2001(04)